Airopolis

2015-1-6 PST

 

也許因生日太近新年,今年所謂「生日願望」,其實跟「新年目標」如出一轍。重看上年生日的四萬字長文、回想近幾年的新年目標,其實每年都相去不遠;只是今年特別一點,雖然目標細節上大同小異,但整體心態卻不盡相同。 

如果teenage會翻譯為「少年時代」,那麼脫離teenage的我,大概是要步入青年了吧。

 

旅途上你增添了經歷/又有讓稜角消失嗎

 

可能大人的十年稍縱即逝,但我們的十年,很長、很特別、很不同。

十年前我在做乜呢?應該是隻小學雞,在小學為一些小事賭氣。稜角很利,不認人。十年後,環境已經換了幾回,人來人往之間,自己也許算是有個落腳點。

一直不相信後悔,因為怎麼追悔都確實無用;而凡事皆為雙面刃,失一隻馬,誰知會得到甚麼呢?而的確,這十年來,也似乎無甚大事深感後悔——我相信當時的自己,正在為自己為大局作出最好的選擇。盡了力。

 

當初堅持還在嗎/刀鋒不會磨鈍了吧

 

十年前,我所謂的夢想應該還只是偵探,那個在小說動漫中永遠不死的本格主角;十年前開始,寫作才進入我的生命。記得那些年在圖書館度過的課間、一部又一部拙劣而青澀的所謂小說、一疊又一疊未寫完的草稿紙單行簿;夢想之時移世易,大概也只有夢想與理想之碰撞、這個詞語的擴展與海量。 

十年後,我不會再同你講我要當作家、我要當老師;職業於我,已然浮雲。我會寫書、我會填詞、我會寫歌、我會拍戲、我會影相、我會做設計……如果要我強行為這種夢想安一個名號,我會稱之「創作人」。我不會只談風月,我會改變世界。如果我做不到,作品代勞。我所相信的理想,大概沒被動搖。

有堅持嗎?大概有吧。起碼時至今日,仍搖筆桿、仍然排版;這個夢沒有隨年輪疲怠,而是隨春秋豐盛。時代敗壞,更知創作重要。也許我不會掛在口邊,但我從未忘記。

 

這十年人事太複雜/難盡以甜與苦定格

 

這十年,我快樂嗎?生命只是苦中作樂,所以甘甜不是上天見我猶憐的賜予,而是我們歷盡艱辛的苦果。只是人總主觀,步步停下、步步三思,回頭轉眼,都是一幀風景,蒙娜麗莎似地似笑非笑。

不過,回望過去,看見童稚的我隻身穿起長校褲、看見放肆的我上堂肆無忌憚地傳短訊、看見沉靜的我拿起淺藍畫筆、看見無眠的我漏夜趕圖、看見致志的我喊口號跑營地、看見痛心的我伏在桌上痛哭、看見看破的我笑說當年、看見放膽的我考場疾書、看見畢業的我草地拍照、看見五味的我擁抱好友、看見興奮的我遊船塞納、看見茫然的我凝視白雪、看見淡然的我再上飛機、看見戀愛的我甜甜入夢……每一點每一滴記憶都有份塑造當下打字的我,甜酸苦辣記得忘掉也好,這些都是我的一部份。十年來,改變看似不少,但回想起來,更可能是我本性如此而當時無人知曉。

過去看着我,眼珠一直跟着我轉,我好像怎逃也逃不掉,不過當我轉身回望,她卻對着我,矇矇地,似笑非笑。大概十年之後再度回望,她也會照樣掛在那邊傻笑。

 

嫌從前未算闖夠禍/亦無悔當初

 

一直是個貪玩卻認真的人,忙碌之中,時日便過。還記得早前看過《Boyhood》(譯名:少年時代/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),對比身邊人,自己看似成熟,有時卻覺得自己其實還是個男孩。還記得大二學期初,一直很想逃離雪城,回到一些懷念掛心的地方,歐洲也好、香港也好。現在展望將來,雖然兩年半的確難忍非常;也許當年來到此地不是一個正確的抉擇,但現在又想起學期初定下的目標:「Learn to enjoy」,這兩年還是平平淡淡,過了便算。 

這個學期,着實我自己都改變不少。繼上學期自摺苦讀之後,今年算是多參與其他活動、識吓人。朋友是識多了,但人還是一樣遺世獨立。

 

煩人煩事不愛理便不去理/自閉天地

 

人言人越老越辣、越大越圓滑,我卻覺得自己越大越獨立,不重視的不關事的就不理。換個講法,我係覺得呢個世界其實可以好簡單,甚至可以係只有兩個人。

當然事實並非如此,但毋庸置疑,這個幾月,我必須感恩這個世界上突然多了一個很溫暖、很滿足的空間。每一日,即使是短短幾分鐘,都足以讓我開心全日。

 

祈求舊人萬歲舊情萬歲/別隨便老去

 

當然這一年(更準確的說,其實係下半年)改變的,更多是我的思想。也許是在文化方面更多涉獵的關係,拉丁文、法國文學、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…我的思想受到相當衝擊,那些從小到大理所當然的概念,紛紛瓦解。

首當其衝的,是「身份」。繼上年在法國史班重新了解「nation」字義後,現在面對「identity」,終於發現其實現有概念實在不足以解釋全球化的世界。身份不能以單一視角、文化定型了解,須分拆成各個方面的平行身份;種族之外,其實所有平行身份,例如政治、文化、經濟,都可以是個人選擇。

 

以前自覺分清了黑白/但最近又疑惑

 

思想解放,因知識有所長進,也因世事變改而生。到底「香港人」這個身份,代表着甚麼?人在外,香港的雨傘革命卻日夜揪心。到底我應如何自處、如何定位;抗爭應如何走向、香港應如何發展,這些問題,思索良久。

只是我想,當香港人符合成為「民族」的條件,便應自決。人的價值、民主之可貴,就在於其彰顯之主體性(subjectivity)。正因「能夠自主」,人才有無限的可能性。香港要真正解殖,便要承認身份概念之多元,繼而重新確立自身之主體性。

講真,當對讀講述「human condition」的文學同歷史,不難發現,一個民族跟一個人,其實相去不遠。在反思人生價值的同時,我們亦可窺見風雲端倪。

好啦其實我好想就以上論述寫一篇學術文章,不過……

 

應該堅持還是會/不惜一切誠實說話

 

不如返到正題,以上問題有時間再慢慢瘋狂辯論。

這兩年我的確改變不少,雖然最核心的人格大概類同。比如說,我現在睇書會highlight(不論語言),還會抄金句。此年此地,我要像海綿一樣,吸收周遭一切。

在人群之中的孤獨、喧鬧當中的寂寞,一切兩頭唔到岸的無力感,油然而生。

儘管開始學拉丁文,卻覺得一切都在倒退。中文能力當然大不如前,但連其他方面,例如寫作、設計等等,通通都在樽頸位置。要在眾多興趣當中萬中挑一,自有難處;現在不但覺得胸無點墨,連表達工具都鈍了。只有志向,有點擔心不知能走幾遠。

 

等月光落雪地/等楓紅染秋季等相遇

 

也許一切都需要沉澱、都需要醞釀、都需要發酵。不論是所思、所學,還是所感,大概都需要一個時刻去燃亮。技藝需要磨練、經驗需要累積。接受現實不等於放棄理想,默默耕耘才是王道。只要是屬於你的,只要肯廝守,一定能撥開雲霧見月明。

毅力嘛,我可能不多,但總會有點,也許足矣。

 

發現妳始終很靠近/默默的陪在我身邊/態度堅定

 

然後呢,這一年,是真正「大個仔」的時刻。如果說大學首學期是歐洲的衝擊、次學期是積雪中的苦悶、暑假是堆疊的忙碌,那麼這個學期,在擴闊生活的同時,也有幸滋生出一段感情。 

這篇不是閃光文,所以細節不贅。但是我必須說明,拍拖給了我明確方向,也改變了我不少。很清晰、很直接。

 

幸福也可以很安靜/我付出一直很小心

 

為甚麼為了小事就要掉眼淚?好像有太多的事只能自己揹……人越大,想要的其實越簡單。 

到最後,這陣子開始覺得,生活其實可以過得好簡單。找個咖啡館、調一下情緒、寫一篇文章、過一個下午。這個世界,兩個人就夠。我的心願,也變得十分簡單。日子簡簡單單的來、簡簡單單的去,沒有旁人、沒有枝節。那種心真動的感覺,難以言喻、無可取替。付出看似辛苦,我卻付出得十分開心,甘願付出更多。知道萬事萬物其實緣份難得,所以更想捉緊任何一個機會,不想心聲成了未寄的信。

二十歲了,真的大了。靜靜的過了這一日,就只想有妳在旁。然後今年的失落,是明年的動力。

 

2015-1-7 00:57 PST

於洛杉磯

2015-1-7 PST

 

補記

 

今早收到了emailCommunications Design Program錄取了我(雖然first choiceFilm),預計畢業時間是2018年春(即係比普通四年大學讀多一年)。

在一間昂貴而排名不甚了了的私立大學唸書,我想,要不早早讀夠四年畢業,要不選一個較抵/排名較高的major。如果留在文學院,我大概只能唸個Classical Civilization或是Fine Arts;但四年必能畢業。但的而且確,五年唸個設計也不算太過份。然後是興趣方面:在自由度較大的文學院,我可以繼續讀法文、拉丁文,還有Spring 2015本來報了中國文學;但在design program,課程本就緊密有序,如今還將四年課程擠到三年半裏去,這些自由自主的興趣大概難以存活。另外就是abroad options:在文學院我可以自由報讀study abroad,但現實是以我興趣之廣、課程之繁複,四年大學生涯隨時不能再度留學;反而在design program,我可以報名在London Center或者world partner(都係喺倫敦)讀一個學期。

在對文學文化語言興趣益發增加的時刻如此衝擊;選擇困難,拭目以待。

 

2015-1-7

 

P.S.

出場序:

1.       黃偉文《給十年後的我》 - 薛凱琪

2.       黃偉文《給十年前的我》 - 薛凱琪

3.       林夕《致少年時代》 - 古巨基

4.       黃偉文《青春常駐》 - 張敬軒

5.       方文山《手寫的從前》 - 周杰倫

6.       方文山《聽見下雨的聲音》 - 周杰倫